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两都赋 其二 赋东都 唐 · 李庾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
先生曰。
富哉言乎。
尧舜之事。
吾知之矣。
然天地旁魄。
奥区不一。
九衢六陌。
亦称河洛
始乎周卜。
今日隋革。
八百里
作唐东宅。
成者居者。
余得其故。
用悉闻见。
丕我王度
子不识乎。
颠炀偾华。
中原毒痡。
顺天应人。
文皇赫图。
王充不来。
建德相依。
阻我东人。
不苏义旗。
高祖西安
文皇舞干。
一挂戎衣。
邦人保完。
彭城献级。
东功乃立。
则创业之事。
不独于西也。
高祖天后朝。
匪伊是居。
于焉逍遥。
明帝大同。
出震开宫。
恩波尔乡。
泄源于东。
则太平之事。
不独于镐也。
若乃用洛为池。
带河为沼。
洞八门之会要。
二梁之天矫。
在隋之始移。
划前规之隘。
侈旧制之陋。
指半舍而新布。
乃集工而成就。
重城不居。
万盗齐构。
讫大业于义宁
廓皇家而逊授。
既而天踵以正。
地产以实。
祯符所纪。
嘉名不一。
表贤则河水变清。
瑞圣则洛图屡出。
帝功既成。
封禅礼行。
显祖光宗。
勒岱而祈嵩。
我甸我郊。
三圣之灵坛在焉。
赤县神州
与京比俦。
径山东之贡赋。
扼关外之诸侯。
齐梁而驾辂。
引淮而通舟。
太行枕甸。
发址崇垓。
覃怀镇封。
上干昭回。
凿门导伊。
两阜屏开。
育仁颐智。
堂奥庭隈。
尔其左掖通东。
右掖洞西。
笼故地之铜驼。
抱旧里之玉鸡。
御沟接派。
苑树通堤。
抗凤楼于内庭。
矗端门于天街。
上阳别宫。
丹粉多状。
鸳瓦鳞翠。
虹梁叠壮。
横延百堵。
高量十丈。
出地标图。
临流写障。
霄倚霞连。
屹屹言言。
翼太和而耸观。
侧宾曜而疏轩。
若蓬莱之真侣。
瀛洲之列仙。
鸾驾鹤车
往来于中天。
严城晓启。
千门万户
建卫对营。
开扃接牖。
翠华在镐。
分官以守。
监署惟三。
卿曹亦九。
台阁高闶。
支驭东方。
仍俾二官。
别持宪纲。
赫若夏日
凛如秋霜。
威动乎瓯闽之国。
风行乎燕蓟之乡。
郊圻作固。
屯兵孟津
千里无烟。
万夫狺狺。
实兼武牢。
以食济温。
惟是咽喉。
属于将军
礼乐所流。
厥惟旧周。
追鲁俗而为邻。
化殷顽而作柔。
异材挺擢。
多士优游。
原膴膴而耕溺。
水溅溅而洗由。
士得天爵。
孝称行原。
身行大节。
里有旌门。
以继前修。
以垂后昆。
荣一时之史籍。
耸当代之人伦。
兄友弟恭。
位皆崇荣。
石记标衢。
棣萼为名。
螭首龟趺。
嶷峙双形。
指两冯而远迈。
对二陆而遐征。
至若里巷之新名。
闾阎之近革。
或区区于傅说
或琐琐于典册。
非儆戒于将来。
何侈言之敢作。
且二诰尚存。
始卜惟艰。
四姓所都。
季年乃迁。
或得于闻。
或得于传。
幸子弗哗。
试为子发乎齿牙。
里人曰诺。
先生曰。
郏鄏之地。
中居帝域。
贤相圣营。
龟符墨食。
成王定鼎。
以休姬德。
三十承孙。
八百祚年。
祖功寖微。
衰平乃迁。
幽用妇烽。
诸侯疾怨。
元敬朔。
太史不颁。
百派分波。
争涸其源。
汜水
阳翟而韩。
盟河阳
秦戍新安
一旅之兵。
一成之土。
嬴氏乘之。
不享文武。
此周之失都也。
阳真人
复运汉基。
旧邦惟新。
上称康时。
光武而酿。
明醴和醨。
冲质不长。
桓灵自纵。
后戚立权。
内官分弄。
四星耀斗。
百桷摧栋。
阳弱阴强。
刘轻曹重。
此后汉之失都也。
魏丕徙许。
促龄四十。
疆臣执柄。
三嗣徒立。
政由宁氏。
王髦莫奋。
瓦解土崩。
炎居奂逊。
此魏之失都也。
晋始三世。
乱兴永嘉
萧墙构兵。
沈阏称戈。
浩浩逆流。
天下垫波。
八王既分。
五马南奔。
左衽之裘。
乃来中原。
西晋之失都也。
故权在诸侯。
则姬氏平。
权在内官
则汉室倾。
权在强臣。
则魏狃。
权在亲戚。
则晋走。
是四者各以其故。
权与势移。
运随鼎去。
从古如斯。
谓之何如。
世治则都。
世乱则墟。
时清则优偃。
政弊则戚居。
勿谓往代。
试言前载。
开元太平
海波不惊。
乃驾神都。
东人誇荣。
时则辚辚其车。
殷殷其徒。
行者不赍。
衣食委衢。
冠冕之夫。
绮罗之妇。
百室连歌。
千筵接舞。
高楼大观。
陈宾宴侣。
金堂玉户。
丝哇管语。
我道如尧。
我税如貉。
贫庾而
贱笥而裼。
比屋相视。
耻衣空帛
开场分肆。
不列麰麦。
同轨同文。
昼呼夜欢。
父怿子愉。
去径即盘。
既兆既亿。
动动植植。
无声之乐。
薰然不息。
成康之周隆。
考文景之汉休。
搉代系时。
不为彼优。
我俗既饶。
我人既骄。
安不思危。
逸而忘劳。
故天宝之季。
渔阳兵起。
逆旗南指。
我无坚垒。
匝甸鼙动。
冲天羯腥。
门开丽景。
殿据武城
杀人如刈。
焚庐若薙。
蜀驾先移。
允师后誓。
伤四年之委烬。
奋二将以建勋。
天落妖彗。
风摧阵云。
及夫埽台榭之灰。
收京野之骨。
徵郡国之版在。
地官之籍列。
太平之人。
已十无七八。
至德复兴。
六纪于兹。
七圣储休。
平痈补痍。
故含识之士女。
植发之童儿。
皆能痛其丧乱。
而期我康时。
今四方之事。
叟不知也。
惟洛泱泱。
滨盈万室。
惟城职职。
市廛骈集。
比年大有。
稍藏以实。
都人嬉贺。
有笑无慄。
咸曰将睹乎贞观之风。
开元之日。
乡里之人。
思万乘之威仪。
幸物阜而时和。
指康衢而引领。
作望幸之赓歌。
歌曰。
晓云行兮西风。
庆摇裔兮龙在中。
望云光兮拜千百。
西泽霈兮均东泽。
里人曰。
诚哉是言。
前年日南至
天子谒太清宫太庙。
郊天祀地。
既毕事。
执谦端珽。
谓公卿大夫曰。
予在人上。
历祀三四。
年谷比登。
未极于富。
人庶稍蕃。
未臻于寿。
动植小遂。
犹有枯夭。
日月所至。
犹照叛土。
戎狄虽贡。
西地犹虏。
今行大礼。
得不愧望于天。
而献羞于祖。
是尚以圣政为忧。
未意于行幸也。
先生曰。
大哉为君。
用是言也。
埋是事也。
千里如郊。
万里如圻。
在西而东均。
处内而外肥。
吾归息乡里之谣。
尧舜之时。
将齐驱于寿域。
何近喜而远悲。
则知鉴四姓之覆辙。
嗣重叶之休烈
用是言也。
理是事也。
即所都者。
在东在西可也。
至元癸巳平黎碑记至元三十年 南宋 · 邢梦璜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八七
皇元以神武一万方,自邃古正朔未加者,梯航悉服。
海南一岛四州,蚤列职方,乃百峒中蟠,黎岐宅焉。
犹雕题禽行,侵轶我疆埸,虔刘我编氓。
至元辛卯夏丁酉朔,安抚陈仲达诣阙奏曰:「天以皇帝合德,俾作民主,大一统无外。
蠢兹獠黎,敢抗天威,愿假臣兵数万,以陛下声灵,比及三年,庶克底服」。
帝曰:「俞」。
蒙古军二百、汉军二千、顺化新附军五千,承命载道。
复虑权轻,请以重臣董师。
命未下,军已行。
十月丁丑渡海,修械峙粮,佐以民兵万有四千。
师甫集,而天不慭遗,帅星宵陨。
天子乃命湖广行中书省平章政事阔里吉思督视
十一月壬子至师,以仲达嗣谦亨领万户。
墨缞即戎,继厥先志。
分命副元帅王信伯、颜于思,万户教化杨显祖、韩旺领蒙古、汉军、顺化军广西宣慰杨廷璧副使林应瑞、副万户秦彪、千户蔡有阊等领诸黎兵,镇抚高祜领帐前拔都军、南番兵。
庚午,攻大塘、清水。
十二月己丑,擒贼符某。
明年春正月,传首诸峒。
二月,师次万安,破清塘等峒。
三月,次南宁,戮符察等贼。
值溽暑瘴兴,乃暂振旅息威。
冬十月丙午,复攻陈萃,捣梁六犊之穴,凡十馀战。
十二月丙辰得降贼,不杀,用其计遣陈谦亨、林应瑞往擒六犊,戮以衅鼓,贷其胁从。
明年春二月,取黎𦫼降王,即执王嗣,戮千馀人。
转攻陵水,降陈子渊,执黎福平,复普调、乌石等七十寨。
三月,班师如初。
其鸟兽散者,柔惠招谕
七月辛酉,平章召赴阙,以善后事宜授元帅朱斌
十月戊申,西征儋黎,师次铜鼓
十一月己未镇抚高祜奉檄来趣师。
十七日,会于根。
十二月晦,分遣士卒抵古振州攻其南,祜攻其西,谦亨攻其东,尽复故土。
春正月壬子朔,登山刊石,昭神武功。
翼日,勒五指山
越三日丙辰,勒黎婺岭。
二月壬午朔,凯还。
先是,平章纳省幕乌古孙泽议,分立黎学谕教新附,分遣廉干招徕未降,爰编户入籍,属儒学李元吉、王季恭等掌之。
统四路得峒六百二十六,户口四万七千有馀。
屯田万户,以邓高领之。
定安、会同二县,设万全寨。
三年底绩,堪垂万祀矣。
按:道光《琼州府志》卷三八,民国十二年海南书局铅印本。
释讥 晋 · 合正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
或有讥余者曰:「闻之前记,夫事与时并,名与功偕,然则名之与事,前哲之急务也。
是故创制作范,匪时不立,流称垂名,匪功不记。
名必须功而乃显,事亦俟时以行止,身没名灭,君子所耻。
是以达人研道,探赜索微,观天运之符表,考人事之盛衰,辩者驰说,智者应机,谋夫演略武士奋威,云合雾集风激电飞,量时揆宜,用取世资,小屈大申,存公忽私,虽尺枉而寻直,终扬光以发辉也。
今三方鼎踌,九有未乂,悠悠四海,婴丁祸败,嗟道义之沈塞,悯生民之颠沛,此诚圣贤拯救之秋,烈士树功之会也。
吾子以高朗之才,圭璋之质,兼览博窥,留心道术,无远不致,无幽不悉,挺身取命,干兹奥秘,踌躇紫闼,喉舌是执,九考不移,有入无出,究古今之真伪,计时务之得失。
虽时献一策,偶进一言,释彼官责,慰此素餐,固未能输竭忠款,尽沥胸肝,排方入直,惠彼黎袁俾吾徒草鄙并有闻焉也。
盍亦绥衡辔,回轨易涂,舆安驾肆,思马斯徂,审历揭以投济,要夷庚之赫怃,播秋兰以芳世,副吾徒之披图,不亦盛与」!
余闻而叹曰:「呜呼,有若云乎邪!
夫人心不同,实若其面,子虽光丽,既美且艳,管窥筐举,守厥所见,未可以言八纮之形埒,信万事之精练也」。
或人率尔,仰而扬衡曰:「是何言与!
是何言与」!
余应之曰:「虞帝以面从为戒,孔圣以悦己为尤,若子之言,良我所思,将为吾子论而释之。
昔在鸿荒,蒙昧肇初,三皇应箓,五帝承符,爰暨夏、商,前典攸书。
姬衰道缺,霸者翼扶,嬴氏惨虐吞嚼八区,于是从横云起,狙诈如星,奇邪蜂动智故萌生;
或饰真以雠伪,或挟邪以干荣,或诡道以要上,或鬻技以自矜;
背正崇邪,弃直就佞,忠无定分,义无常经。
故鞅法穷而慝作,斯义败而奸成,吕门大而宗灭,韩辩立而身刑。
夫何故哉?
利回其心,宠耀其目,赫赫龙章,铄铄车服,媮幸苟得,如反如仄,淫邪荒迷,恣雎自极,和鸾未调而身在辕侧,庭宁未践而栋折榱覆。
天收其精,地缩其泽,人吊其宫鬼芟其额。
初升高冈,终陨幽壑,朝含荣润,夕为枯魄
是以贤人君子,深图远虑,畏彼咎戾,超然高举,宁曳尾于涂中,秽浊世之休誉。
彼岂轻主慢民,而忽于时务哉?
盖《易》箸行止之戒,《诗》有靖恭之叹,乃神之听之而道使之然也。
自我大汉,应天顺民,政治之隆,皓若阳春,俯宪坤典,仰式乾文,播皇泽以熙世,扬茂化之浓醇,君臣履度,各守厥贞;
上垂询纳之弘,下有匡救之责,士无虚华之宠,民有一行之迹,粲乎亹亹,尚此忠益。
然而道有隆窳,物有兴废,有声有寂,有光有翳。
朱阳否于素秋,玄阴抑于孟春羲和逝而望舒系,运气匿而耀灵陈。
冲、质不永,桓、灵坠败,英雄云布,豪杰盖世,家挟殊议,人怀异计,故从横者欻披其胸,狙诈者暂吐其舌也。
今天纲已缀,德树西邻,丕显祖之宏规,縻好爵于士人,兴五教以训俗,丰九德以济民,肃明祀以示勺祭,几皇道以辅真
虽跱者未一,伪者未分,圣人垂戒,盖均无贫;
故君臣协美于朝,黎庶欣戴于野,动若重规,静若叠矩。
济济伟彦,元凯之伦也。
有过必脂颜子之仁也,侃侃庶政,冉、季之治也。
鹰扬鸷腾,伊、望之事也;
总群俊之上略,含薛氏之三计,敷张、陈之秘策,故力征以勤世,援华英而不遑,岂暇修枯箨于榛秽哉!
然吾不才,在朝累纪,托身所天,心焉是恃。
乐沧海之广深,叹嵩岳之高踌,闻仲尼之赞商,感乡校之益己,彼平仲之和羹,亦进可而替否,故蒙冒瞽说,时有攸献,譬遒人之有采于市闾,游童之吟咏乎疆畔,庶以增广福祥,输力规谏。
若其合也,则以暗协明,进应灵符;
如其违也,自我常分,退守己愚。
进退任数,不矫不诬,循性乐天,夫何恨诸?
此其所以既入不出,有而若无者也。
狭屈氏之常醒,浊渔父之必醉,溷柳季之卑辱,褊夷叔之高怼
合不以得,违不以失,得不克诎,失不惨悸
不乐前以顾轩,不就后以虑轾,不粥誉以干泽,不辞愆以忌绌。
何责之释?
何餐之恤?
何方之排?
何直之入?
九考不移,固其所执也。
方今朝士山积,髦俊成群,犹鳞介之潜乎巨海,毛羽之集乎邓林,游禽逝不为之鲜,浮鲂臻不为之殷。
且阳灵幽于唐叶,阴精应为商时,阳盱请而洪灾息,桑林祷而甘泽滋。
行止有道,启塞有期,我师遗训,不怨不尤,委命恭己,我又何辞?
辞穷路单,将反初节,综坟典之流芳,寻孔氏之遗艺,缀微辞以存道,宪先轨而投制,韪叔肸之优游,美疏氏之遐逝,收止足以言归,泛皓然以容裔,欣环堵以恬娱,免咎悔于斯世,顾兹心之未泰,惧末涂之泥滞,仍求激而增愤,肆中怀以告誓。
昔九方考精于至贵,秦牙沈思于殊形;
薛烛察宝以飞誉,瓠梁托弦以流声;
齐隶拊髀以济文,楚客潜寇以保荆;
雍门援琴而挟说,韩哀秉辔而驰名;
卢敖翱翔乎玄阙,若士竦身于云清。
余实不能齐技于数子,故能静然守己而自宁(《蜀志·郤正传》)」。
北伐颂 北魏 · 高允
四言诗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八
皇矣上天,降鉴惟德,眷命有魏,照临万国。
礼化丕融,王猷允塞,静乱以威,穆民以则。
北虏旧隶,禀政在蕃,往因时□,逃命北辕。
世袭凶轨,背忠食言,招亡聚盗,丑类实繁。
敢率犬羊,图纵猖蹶,乃诏训师,兴戈北伐。
跃马裹粮,星驰电发,扑讨虔刘,肆陈斧钺。
斧钺暂陈,馘剪厥旅,积骸填谷,流血成浦。
元凶狐奔,假息穷墅,爪牙既摧,腹心亦阻。
周之忠厚,存及行苇,翼翼圣明,有兼斯美。
泽被京观,垂此仁旨,封尸野擭,惠加生死。
生死蒙惠,人欣覆育,理贯幽冥,泽渐殊域。
物归其诚,神献其福,遐迩斯怀,无思不服。
古称善兵,历时始捷,今也用师,辰不及浃。
六军克合,万邦以协,义著春秋,功铭玉牒,载兴颂声,播之来叶(《魏书·高允传》。从显祖北伐,大捷而还,至武川镇,上《北伐颂》,其词曰。)
神主祔庙执事官不必赐爵表 北魏 · 程骏
 出处:全后魏文卷三十二
臣闻:名器为帝王所贵,山河为区夏之重。
是以汉祖有约,非功不侯。
必当属有命于大君之辰,展心力于战谋之日,然后可以应茅土之锡。
未见预事于宗庙,而获尝于疆土;
徒见晋、郑之后,以夹辅为至勋,吴、邓之俦,以征伐为重绩。
周、汉既无文于远代,魏、晋亦靡记于往年。
自皇道开符,乾业创统,务高三、五之规,思隆百王之轨,罚颇减古,赏实增昔。
时因神主改祔,清庙致肃,而授群司以九品之命,显执事以五等之名。
虽复帝王制作,弗相沿袭,然当时恩泽,岂足为长世之范乎?
乖众之愆,伏待罪谴(《魏书·程骏传》。显祖崩,有司奏:旧事,庙中执事之官例皆赐爵,今宜依旧。独以为不可。表。)
废德明四庙议 唐 · 薛昭纬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九
伏以礼贵从宜。过犹不及。
祀有常典。礼当据经。
谨按德明追尊。实为遐远。
徵诸历代。莫有其伦。
自古典礼该详。无踰周室。
后稷实始封之祖。文王乃建极之君。
且不闻后稷之前。别议立庙。
以至二汉则可明徵刘累。梁魏则近有萧曹。
稽彼简书。并无追号。
迨于兴圣。则事非有据。
盖以始王于凉。遂列为祖。
长沙后汉之代。等楚元于宋高之朝。
悉无尊祀之名。足为宪章之验。
重以显祖懿祖。皆非宗有德而祖有功。
亲尽宜祧。礼当毁瘗。
迁于二庙。亦出一时。
武德之初。议宗庙之事。
神尧听之。太宗参之。
硕学通儒。森然在列。
而不议立皋陶武昭之庙。盖知其非所宜立也。
太祖代祖为帝。而以献祖为宣简公
懿祖懿王。卒不加帝号者。
谓其亲尽则毁明矣。春秋左氏传。
孔子在陈。闻鲁庙灾。
曰其桓僖乎。已而果然。
盖以亲尽不毁。宜致天灾。
炯然之徵。不可忽也。
太常礼院状。所引至德二载克复后。
不作府君庙神主。及晋韦屋朽乃已之议。
颇为明据。深协礼经。
其兴圣等四室。请依礼院之议。
上表请罪 北魏 · 崔道固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三
臣资生南境,限隔大化,本朝不以卑末,委授藩任。
而刘氏萧墙内侮,惧贻大戮,前遣崔启之奉表归诚,幸蒙陛下过垂矜纳,并赐爵宠,庆佩罔极,应奔阙庭。
刘彧寻续遣使,恕臣百死。
愚以世奉刘氏,深愆蒙宥,若犹违背,则是不忠于本朝,而欲求忠于大魏。
虽曰希生,惧大魏之所不许。
是用迷回,孤负天日,冒万死之艰,固执拒守。
仆臣白曜,振曜威灵,渐经二载,大将临城,以今月十四日臣东郭失守,于臣款彧之诚,庶可以彰于大魏矣。
臣势穷力屈,以十七日面缚请罪,白曜奉宣皇恩,恕臣生命。
斯实陛下起臣死尸,肉臣朽骨,天地造物,所不能行,而陛下育之。
虞舜之贷有苗,姬文之宥崇垒,方之圣泽,未足以喻。
既未奉朝旨,无由亲驰道路,谨遣大息景徽,束骸归阙,伏听刑斧(《魏书·崔玄伯附传》。道固复叛。皇兴初显祖慕容白曜长园,政其城东郭,道固面缚请罪表。)
乞停更与宋主书 南朝宋 · 刘昶
 出处:全后魏文卷三十四
臣殖根南伪,托体不殊,秉旄作牧,职班台位。
天厌子业,夷戮同体,背本归朝,事舍簪笏。
臣弟彧废侄自立,彰于遐迩。
孔怀之义难夺,为臣之典靡经,棠棣之咏可修,越敬之事未允。
臣若改书,事为二敬;
犹修往文,彼所不纳。
伏望圣慈,停臣今答(《魏书·刘昶传》。皇兴中显祖与彧书,彧不答,责以外臣之礼。寻敕更与彧书,表云云。朝廷从之。)
表谏献文帝 北魏 · 张白泽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一
伏见诏书,禁尚书以下受礼者刑身,纠之者代职。
伏惟三载考绩,黜陟幽明,斯乃不易之令轨,百王之通式。
今之都曹,古之公卿也,皆翊扶万机,赞徽百揆,风化藉此而平,治道由兹而穆。
且周之下士,尚有代耕,况皇朝贵仕,而服勤无报,岂所谓祖袭尧、舜,宪章文、武者乎?
羊酒之罚,若行不已,臣恐奸人窥望,忠臣懈节。
而欲使事静民安,治清务简,至于委任责成,下民难辩。
如臣愚量,请依律令旧法,稽同前典,班禄酬廉,首去乱群,常刑无赦。
苟能如此,则升平之轨,期月可望,刑措之风,三年必致矣(《魏书·张衮附传》。显祖诏诸监临之官,所监治受羊一口、酒一斛者,罪至大辟,与者以从坐论。纠告得尚书已下罪状者,各随所纠官轻重而授之。白泽上表谏。)
求追论勋封表景明二年 北魏 · 源怀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七
昔世祖升遐,南安在位,出拜东庙,为贼臣宗爱所弑。
高宗避难,龙潜苑中,宗爱异图,神位未定。
臣亡父先臣贺与长孙渴侯、陆丽等表迎高宗,纂徽宝命。
丽以扶负圣躬,亲所见识,蒙授抚军大将军司徒公、平原王
兴安二年,追论定策之勋,进先臣爵西平王
皇兴季年,显祖将传大位于京兆王
先臣时都督诸将,屯于武川,被徵诣京,特见顾问。
先臣固执不可,显祖久乃许之,遂命先臣持节授皇帝玺绶于高祖
至太和十六年,丽息睿状秘书,称其亡父与先臣援立高宗,朝廷追录,封睿钜鹿郡开国公
臣时丁艰草土,不容及例。
至二十年,除臣雍州刺史,临发奉辞,面奏先帝,申先臣旧勋。
时敕旨但赴所临,寻当别判。
至二十一年,车驾幸雍,臣复陈闻,时蒙敕旨,征还当授。
自宫车晏驾,遂尔不白。
窃惟先臣,远则援立高宗,宝历不坠;
近则陈力显祖,神器有归。
如斯之勋,超世之事。
丽以父功而获河山之赏,臣有家勋,不沾茅社之赐。
得否相悬,请垂裁处(《魏书·源贺附传》)
密表请南征 北魏 · 陈建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六
皇天辅德,命集大魏。
臣等祖父翼赞初兴,勤故蜀汉,誓固山河,享兹景福,宠辱休戚,与国均焉。
臣以凡近,识无远达,阶藉先宠,遂今任,彼己之讥,播于群口。
仰感生成,俯自策厉,顾省驽钝,终于无益。
然饮冰惊寐,实怀惭负。
至于愿。
天高地厚,何日忘之。
永嘉之末,封豕横噬,马睿南据,奄有荆楚
及桓刘跋扈,祸难相继。
岱宗隔望秩之敬,青徐限见德之风。
献文皇帝髫龀龙飞,道光率土,干戚暂舞,淮海从风,车书既同,华裔将一。
昊天不吊,奄背万邦。
窃闻刘昱夭亡,权臣杀害,思正之民,翘想罔极。
愚谓时不再来,机宜易失,毫分之差,致悔千里。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所谓见而不作,过在介石者也。
宜简雄将,号令八方。
义阳王臣昶,深悟存亡,远同孙氏。
苟历运响从,则吴会可定,脱事有难成,则振旅而返。
进可以扬义声于四海,退可以通德信于遐裔。
宜乘之会,运钟今日,如合圣听,乞速施行。
脱忤天心,愿存臣表,徐观从验,赏罚随焉(《魏书·陈建传》。高祖初,侍中尚书晋阳侯元仙德,殿中尚书长乐王穆亮比部尚书平原王陆睿密表。)
表上封事七条 北魏 · 李彪
 出处:全后魏文卷四十二
臣闻昔之哲王,莫不亹亹孜孜,思纳谠言,以康黎庶。
是以访童问师,不避渊泽,询谋咨善,不弃刍荛,用能光茂实于竹素,播徽声于金石。
臣属生有道,遇无讳之朝,敢修往式,窃揆时宜,谨冒死上封事七条。
狂瞽之言,伏待刑戮。
其一曰:自太和建号,逾于一纪,典刑德政,可得而言也。
立圆丘以昭孝,则百神不乏飨矣。
举贤才以酬咨,则多士盈朝矣。
开至诚以轨物,则朝无佞人矣。
敦六顺以教人,则四门无凶人矣。
制冠服以明秩,则典式复彰矣。
作雅乐以协人伦,则人神交庆矣。
深慎罚以明刑,则庶狱得衷矣。
薄服味以示约,则俭德光昭矣。
单宫女以配鳏,则人无怨旷矣。
倾府藏以赈锡,则大赍周渥矣。
省赋役以育人,则编户巷歌矣。
宣德泽以怀远迩,则华荒抃舞矣。
垂至德以畅幽显,则祯瑞效质矣。
生生得所,事事惟新,巍巍乎犹造物之曲成也。
然臣愚以为行俭之道,犹自(阙)如。
何者?
今四人豪富之家,习华既深,敦朴情浅,未识俭素之易长,而行奢靡之难久。
壮制第宅,美饰车马,仆妾衣绫绮,土木被文绣,僭度违衷者众矣。
古先哲王之为制也,自天子以至公卿,下及抱关击柝,其宫室车服,各有差品,小不得逾大,贱不得逾贵。
夫然,故上下序而人志定。
今时浮华相竞,情无常守,大为消功之物,巨制费力之事,岂不谬哉!
消功者,锦绣雕文是也。
费力者,广宅高宇、壮制丽饰是也。
其妨男业害女工者,焉可胜言哉。
汉文时,贾谊上疏云「今之王政,可为长太息者六」,此即是其一也。
夫上之所好,下必从之,故越王好勇而士多轻死,楚灵好瘠而国有饥人,今二圣躬行俭素,诏令殷勤,而百姓之奢犹未革者,岂楚越之人易变如彼,大魏之士难化如此?
盖朝制弗宣,人未见德,使之然耳。
臣愚以为第宅车服,自百官以至于庶人,宜为其等制,使贵不逼贱,卑不僭高,不可以称其侈意,用违经典。
今或者以为习俗日久,不可卒革,臣谨言古人革之之渐。
子产为政一年,百姓歌之曰:「我有田畴,子产伍之,我有衣冠,子产贮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
及三年,乃改歌曰:「我有田畴,子产殖之,我有子弟,子产诲之,子产若死,其谁继之」。
然则郑人之智,岂前昏而后明哉?
从政者须渐,受化者难顿故也。
今若为制以差品之,始末之情,魏士与人同矣。
既同郑人,是为卒有善歌,岂可惮其初怨,而不为终善哉?
夫尚俭者开福之源,好奢者起贫之兆。
然则俭约易以教行,华靡难以财满,是以圣人留意焉,贤人希准焉。
夏禹卑宫室而恶衣服,殷汤寝黄屋而乘辂舆。
此示俭于后王,后王所宜观其意而取折衷也。
孔子鲁司寇,乘柴车而驾驽马;
晏婴为齐正卿,冠濯冠而衣故裘。
此示俭于后臣,后臣所宜识其情而消息之也。
前志云:「作法于凉,其弊犹贪」。
此言虽略,有达治道。
臣之瞽言,傥或可采,比及三年,可以有成。
有成则人务本,人务本则奢费除,奢费除则谷帛丰,谷帛丰则人逸乐,人逸乐则皇基固矣。
其二曰:《易》称:「主器者,莫若长子」。
《传》曰:「太子奉冢嫡之粢盛」。
然则祭亡主则宗庙无所飨,冢嫡废则神器无所传。
圣贤知其如此,故垂诰以为长世之法。
昔姬王得斯道也,故恢崇儒术,以训世嫡世嫡于是乎习成懿德,用大协于黎蒸
是以世统生人,载祀八百。
建嬴氏之君于秦也。
殆弃德政,坑焚儒典,弗以义方,教厥冢子,于是习成凶德,肆虐以临黔首。
是以享年不永,二世而亡。
亡之与兴,其道在于师傅,师傅之损益,可得而言。
益者,周公傅成王,教以孝仁礼义,逐去邪人,不使见恶人,选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以为卫翼。
卫翼良,成王正,周道之所以长久也。
损者,赵高胡亥,教以刑戮斩劓及夷人族,逐去正人,不得见善士,谄佞谗贼者为其左右。
左右邪,胡亥僻,秦祚之所以短促也。
夫皇天,辅德者也,岂私周而疏秦哉?
由所行之道殊,故祸福之途异耳。
光武议为太子置傅,以问其群臣,群臣望意,皆言太子执金吾、新阳侯阴就可。
博土张佚正色曰:「今立太子,为阴氏乎?
为天下乎?
即为阴氏,则阴侯可,为天下,则固宜用天下之贤才」。
光武称善,曰:「置傅,以正太子也。
博士不难正朕,况太子乎」?
即拜太子太傅,汉明卒为贤主。
然则之傅汉明,非乃之渐也,尚或有称,而况乃训之以正道,其为益也固以大矣。
故礼曰:「太子,因举以礼,使士负之,有司齐肃端冕,见于南郊」。
明冢嫡之重,见乎天也。
「过阙则下,过庙则趋」,明孝敬之道也。
然古之太子,「自为赤子,而教固以行矣」。
此则远世之镜也。
高宗文成皇帝慨少时师不勤教,尝谓群臣曰:「朕始学之日,年尚幼冲,情未能专,既临万机,不遑温习,今而思之,岂唯予咎,抑亦师傅之不勤」。
尚书李䜣免冠而谢,此则近日之可鉴也。
伏惟太皇太后翼赞高宗,训成显祖,使巍巍之功,邈乎前王,陛下幼蒙鞠诲,圣敬日跻,及储宫诞育,复亲抚诰,日省月课,实劳神虑。
今诚宜准古,立师傅以训导太子训导正则太子正,太子正则皇家庆,皇家庆则人幸甚矣。
其三曰:臣闻国本黎元,人资粒食。
是以昔之哲王,莫不勤劝稼穑(《通典》十二作「充勤稼穑」。),盈畜仓廪。
故尧汤水旱,人无菜色者,盖由备之有渐,积之有素。
暨于汉家,以人食少,乃设常平以给之;
魏氏以兵粮乏,制屯田以供之。
用能不匮当时,军国取济。
又《记》云,国无三年之储,谓国非其国。
光武以一亩不实,罪及牧守。
圣人之忧世重谷,殷勤如彼,明君之恤人劝农,相切如此。
顷年山东饥,去岁京师俭,内外人庶,出入就丰,既废营产,疲而乃达,又于国体,实有虚损。
若先多积谷,安而给之,岂有驱督老弱糊口千里之外?
以今况古,诚可惧也。
臣以为宜析州郡常调九分之二,京都度支岁用之馀,各立官司,年丰籴积于仓,时俭则加私之二(《通典》十二作「则灭私之十二」。粜之于人。如此,民必力田以买官绢,又务贮财,《通典》十二作「贮钱」。),以取官粟,年登则常积,岁凶则直给。
又别立农官,取州郡户十分之一,以为屯民(《通典》二作「屯田人」。)
相水陆之宜,料顷亩之数,以赃赎杂物馀财市牛科给,令其肆力。
一夫之田,岁责六十斛,蠲其正课,并征戍杂役
行此二事,数年之中,则积谷而人足,虽灾不为害。
臣又闻前代明主,皆务怀远人,礼贤引滞。
汉高过赵,求乐毅之胄;
晋武廓定,旌吴蜀之彦。
臣谓宜于河表七州人中,擢其门才,引令赴阙,依中州官比,随能序之。
一可以广圣朝均新旧之义,二可以怀江汉归有道之情。
其四曰:昔帝舜咎繇,惟刑之恤,周公成王,勿误于庶狱,斯皆君臣相诫,重刑之至也。
今二圣哀矜罪辜,小大二情,谳决之日,多从降恕,时不得已,必垂恻隐,虽前王之勤听肆赦,亦如斯而已。
至若行刑犯时,愚臣窃所未安。
汉制,旧断狱报重,常尽季冬至孝章时,改尽十月,以育三微。
后岁旱,论者以一月断狱,阴气微,阳气泄,以故致旱。
事下公卿,尚书陈宠议,冬至阳气始萌,故十一月有射干、芸、荔之应,周以为春;
十二月阳气上通,雉雊鸡乳,殷以为春,十三月阳气已至,蛰虫皆震,夏以为春。
三微成著,以通三统,三统之月,断狱流血,是不稽天意也。
《月令》:仲冬之月,身欲宁,事欲静。
以起隆怒,不可谓宁,以行大刑,不可谓静。
章帝善其言,卒于十月断。
今京都及四方,断狱极重,常竟季冬,不推三正以育三微。
宽宥之情,每过于昔,遵时之宪,犹或阙然,岂所谓助阳发生、垂奉微之仁也?
诚宜远稽周典,近采汉制,天下断狱,起自初秋,尽于孟冬,不于三统之春行斩绞之刑。
如此,则道协幽显,仁垂后昆矣。
其五曰: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废者,不谓之不廉,乃曰簋簋不饰。
此君之所以礼贵臣,不明言其过也。
臣有大谴,则白冠牦缨,盘水加剑,造请室而请死,此臣之所以知罪而不敢逃刑也。
圣朝宾遇大臣,礼同古典。
太和以降,有负罪当陷大辟者,多得归第自尽。
遣之日,深垂隐悯,言发凄泪,百官莫不见,四海莫不闻。
诚足以感将死之心,慰戚属之情。
然恩发至衷,未著永制,此愚臣所以敢陈末见
昔汉文时,人有告丞相周勃谋反者,逮系长安狱,顿辱之与皂隶同。
贾谊乃上书,极陈君臣之义,不宜如是。
夫贵臣者,天子为其改容而体貌之,吏人为其俯伏而敬贵之。
其有罪过,废之可也,赐之死可也。
若束缚之,轮之司寇,榜笞之,小吏詈骂之,殆非所以令众庶见也。
及将刑也,臣则北面再拜,跪而自裁。
天子曰:子大夫自有过耳,吾遇子有礼矣。
上不使人抑而刑之也。
孝文深纳其言,是后大臣有罪,皆自杀不受刑。
孝武,稍复人狱,良由孝文行之当时,不为永制故耳。
伏惟圣德慈惠,岂与汉文比隆哉!
今天下有道,庶人不议之时,臣安可陈瞽言于朝,但恐万世之后,继体之主有若汉武之事焉。
夫道贵长久,所以树之风声也。
法尚不亏,所以贻厥孙谋也。
焉得行恩当时,而不著长世之制乎?
其六曰:《孝经》称「父子之道天性」,《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二经之旨,盖明一体而同气,可共而不可离者也。
及其有罪,罪不相及者,乃君上之厚恩也。
至若有惧,惧应相连者,固自然之恒理也。
无情之人,父兄系狱,子弟无惨惕之容,子弟逃刑,父兄无愧恧之色。
宴安荣位,游从自若,车马仍华,衣冠犹饰,宁是同体共气、分忧均戚之理也?
昔秦伯以楚人围江,素服而示惧,宋仲子以失举桓谭,免冠而谢罪。
然则子弟之于父兄,父兄之于子弟,惟其情至,岂与结盟相知者同年语其深浅哉?
二圣清简风俗,孝慈是先。
臣愚以为父兄有犯,宜令子弟素服肉袒,诣阙谢罪。
子弟有坐,宜令父兄露板引咎,乞解所司。
若职任必要,不宜许者,慰免留之。
如此,足以敦厉凡薄,使人知有所耻矣。
其七曰:《礼》云,臣有大丧,君三年不呼其门。
此圣人缘情制礼,以终孝子之情者也。
周季陵夷,丧礼稍亡。
是以要绖即戎,素冠作刺,逮于虐秦,殆皆泯矣。
汉初,军旅屡兴,未能遵古。
至宣帝时,民当从军屯者,遭大父母、父母死,未满三月,皆弗徭役,其朝臣丧制,未有定闻。
后汉元初中,大臣有重忧,始得去官终服
魏武、孙、刘之世,日寻干戈,前世礼制,复废而不行。
晋时鸿胪郑默丧亲,固请终服武帝感其孝诚,遂著令以为常。
圣魏之初,拨乱反正,未遑建终丧之制。
今四方无虞,百姓安逸,诚是孝慈道洽,礼教兴行之日也。
然愚臣所怀,窃有未尽。
伏见朝臣丁大忧者,假满赴职,衣锦乘轩,从郊庙之祀,鸣玉垂緌,同节庆之宴,伤人子之道,亏天地之经。
愚谓如有遭大父母、父母丧者,皆听终服
若无其人有旷庶官者,则优旨慰喻,起令视事,但综司出纳,敷奏而已,国之吉庆,一令无预。
其军戎之警,墨缞从役,虽愆于礼,事所宜行也。
如臣之言,少有可采,愿付有司,别为条制(《魏书·李彪传》)
吕梁败卒诏皇兴二年十二月 北魏 · 拓跋弘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
张永迷扰,敢拒王威,暴骨原隰,残废不少。
死生冤痛,朕甚悯焉。
天下民一也,可敕郡县。
永军残废之士,听还江南
露骸草莽者收瘗之(《魏书·献文纪》。皇兴元年正月,大破张永沈攸之吕梁东。明年诏。)
民病给医药诏皇兴四年 北魏 · 拓跋弘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
朕思百姓病苦,民多非命,明发不寐,疚心疾首。
是以广集良医,远采名药,欲以救护兆民。
可宣告天下,民有病者,所在官司,遣医就家诊视,所须药物,任医量给之(《魏书·献文纪》)
誓众诏诸将皇兴四年 北魏 · 拓跋弘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
用兵在奇,不在众也。
卿等但为朕力战,方略已在朕心(《魏书·蠕蠕传》。车驾北讨,显祖亲誓众诏诸将。又《北史》九十八。)
听逃兵归首诏皇兴五年三月 北魏 · 拓跋弘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
天安以来,军国多务,南定徐方,北埽遗虏。
征戌之人,亡窜非一,虽罪合刑书,每加哀宥。
然宽政犹水,逋逃遂多。
宜申明典刑,以肃奸伪。
自今诸有逃亡之兵及下代守宰浮游不赴者,限六月三十日悉听归首,不首者论如律(《魏书·献文纪》)
禅位太子皇兴五年八月下未) 北魏 · 拓跋弘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
朕承洪业,运属太平,淮岱率从,四海清晏。
是以希心玄古,志存澹泊。
躬觉万务,则损颐神之和,一日或旷,政有淹滞之失。
但子有天下,归尊于父,父有天下,传之于子。
今稽协灵运,考会群心,爰命储宫,践升大位。
朕方优游恭己,栖心浩然,社稷乂安,克广其业,不亦善乎?
百官有司,其祗奉胤子,以答天休。
宣布寓内,咸使闻悉(《魏书·献文纪》)
除杂调诏和平六年六月 北魏 · 拓跋弘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
夫赋敛烦则民财匮,课调轻则用不足,是以十一而税,颂声作矣。
先朝榷其轻重,以惠百姓。
朕承洪业,上惟祖宗之休命,夙兴待旦,惟民之恤,欲令天下同于逸豫。
而徭赋不息,将何以塞烦去苛,拯济黎元者哉!
今兵革不起,畜积有馀,诸有杂调,一以与民(《魏书·献文纪》)
令刺史守宰自选吏诏和平六年九月 北魏 · 拓跋弘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
先朝以州牧亲民,宜置良佐,故敕有司班九条之制,使前政选吏,以待俊乂,必谓铨衡允衷,朝纲应叙。
然牧司宽惰,不祗宪旨,举非其人,愆于典度。
今制:刺史守宰到官之日,仰自举民望忠信,以为选官,不听前政共相干冒。
若简任失所,以罔上论(《魏书·献文纪》)
诏群祀无用牲延兴二年 北魏 · 拓跋弘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
朕承天事神,以育群品,而咸秩处广,用牲甚众。
夫神聪明正直,享德与信,何必在牲?
《易》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示勺祭,实受其福」。
苟诚感有著,虽行潦菜羹,可以致大嘏,何必多杀,然后获祉福哉!
其命有司,非郊天地、宗庙、社稷之祀,皆无用牲(《魏书·礼志》一。延兴二年,有司奏天地五郊、社稷已下及诸神合一千七十五所,岁用牲七万五千五百。显祖深悯生命,乃诏。又见《通典》五十五,未句作「皆用酒脯」。)